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群团 >> 正文
党建群团

丰县中学校史概述(一)

2021年04月29日 20:06  点击:[]

丰县中学的前身是丰县县立初级师范学校,创办于一九二三年夏季。九十八年来共教育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青年学生,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受到了丰县人民的热情支持和称赞。尤其值得提出的是,远在一九二九年,丰县中学即建立了中共党的组织,领导了三十年代初期丰县的抗日救亡学生运动,影响并推动了湖西地区的工农群众运动,广泛传播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并争取了国民党人士李贞乾等人转变成为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输送了一批青年学生到延安和山西临汾学习,先后参加了八路军,其中有些同志已成为党的中高级干部。这些光辉业绩,将载入湖西地区党史,是湖西地区人民十分景仰并永远不会忘记的。这是丰县人民的骄傲,也是丰中师生的光荣。

第一个时期,从创办到抗日战争

(一九二三年至一九三七年)

在此期间,有些年份招师范班,不招中学班,有些年份师范班、中学班并招。学校只有三、四个班级;学生近二百人,教职工近二十人。学校领导人从董仲安起到李贞乾止,共换了九人。在此时期学校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了多次学生运动,影响并推动了工农群众运动,积极宣传抗日,唤醒民众,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和残酷压榨人民的罪行,打击了丰县顽固势力,促进了革命事业的发展。尤其是从一九三五年李贞乾来丰中任校长、孙叔平来丰中任教师后,在他们的教育影响下,学生爱国运动更加蓬勃发展。

(一)学校的历史变革

一九二三年(民国十二年),丰县县立初级师范学校建立,校长董仲安(又名董仙台),校址在丰县城内高皇庙。招收一个班,学制三年,学生四十余人。

一九二四年,招收一个中学班(四十余人).校长师子绍(又名师以成)。因原校舍不足,校址迁到东关文昌庙。共两个班。

一九二五年,没有招生,校长王子兰,后换刘永庆。校址迁到西关书院。仍两个班。

一九二六年,毕业了一个师范班(丰师第一届),又招收一个师范班。校长黄体润。共两个班。

一九二七年,毕业了一个中学班,又招收了一个中学班。校长黄体润。共两个班。

一九二八年,北伐军占领了丰县,没收了原福建督军李厚基在渠楼的房子,学校从书院迁到渠楼,此后校址到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开始一直未动。这一年招了一个师范班和一个师训班(一年制)。校长李贞乾。学校扩大为四个班。

一九二九年春,校长王子兰,前任校长李贞乾仅任职半年,原因是:丰中进步学生闹学潮,丰县国民党县党部认为李对学生持同情态度,因此免去校长职。是年暑假,毕业了一个师范班和一个师训班,又招收了一个师范班和一个高小补习班(补习一年,继续升学)。暑后,校长换了仝菊圃。学校共四个班。

一九三〇年,毕业了一个师范班(一九二七年招收的中学班,升入二年级时改为师范班)和一个高小补习班,又招收了一个师范班。校长董雪山。学校共三个班。

一九三一年,毕业一个师范班,招收一个师范班和一个中学班。校长董雪山,学校共四个班。

一九三二年,毕业了一个师范班,招收了中学、师范各一班。校长董雪山。学校扩大为五个班。

一九三三年,毕业一个师范班,招收一个中学班,从这年起,不再招收师范班。校长张印章。学校共五个班。

一九三四年,中学、师范各毕业一个班,招收一个中学班。校长张印章。学校共四个班。

一九三五年,中学、师范各毕业一个班,师范班为最后一届(第八届)毕业,招收一个中学班,全校三个班,全是中学班。校名由原来的“丰县县立师范学校”改为“丰县县立初级中学”。校长李贞乾。教务主任张印章。一九三六年,毕业一个中学班,招收一个中学班。学校仍是三个班,校长李贞乾。一九三七年,毕业一个中学班,招收两个中学班,学校又扩为四个班。校长李贞乾。

是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丰中师生一面教学,一面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至年底,日军攻陷济南和南京,徐州一带形势紧张,学校宣布解散,全民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二)丰师党组织的建立和遭到破坏

据《丰县党史(初稿)》记载,一九二九年夏,沛县中学学生赵淘受党的派遣到丰县从事党的活动,在华山区尹小楼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

一九二九年秋冬之际,中共沛县县委派邱守梅、赵淘到丰县城关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发展了丰师学生皇甫瑞森入党,皇甫入党后与原有的两个学生党员黄广汉、马友庆编为一组,成立一个党小组,黄广汉任组长(黄、马二人是沛县人,在沛县入党)。丰师党组织建立后,黄广汉因积极领导丰师学生运动,被开除学籍,党小组长由皇甫瑞森接任。以后党组织发展了康文彬、孙立言、刘尊森、于为贵、孙裕淮等为党员,接着丰师建立了党支部,皇甫瑞森为党支部书记,康文彬、孙裕淮为支部委员。从此,丰师的学生运动就在党组织领导下积极开展起来。

汹涌的学生运动,引起了国民党反动势力的极大恐慌,他们遂施展反革命伎俩,疯狂地破坏我党的地下组织,镇压群众运动。一九三三年夏,中共徐州特委遭到了破坏,是年秋,中共沛县县委又遭破坏。这时,徐州特委已派人到丰,部署党组织迅速转移隐蔽,提高警惕,严防叛徒,暂时停止一切公开活动。

此时,丰县国民党县党部内增设了一个“肃清委员”,由叛徒陆路鸥充任。一九三三年十二月陆从沛县勾引叛徒朱敦杰来丰。朱未变节前常来丰县帮助工作,对丰县党组织情况较熟悉。他们一到丰县即迅速逮捕了皇甫瑞森。皇甫被捕后,变节自首,成了叛徒,供出了丰县党组织上下人员名单。在皇甫瑞森被捕的当天夜晚(一九三三年十二月九日),县立师范九名党员学生被捕。其他一些党员也相继被捕。从此,丰师的党组织活动在以后的数年内,基本上停止了。

中共丰师党组织从建立到遭到破坏,历时三年多。他们在中共丰县县委的领导下,英勇地领导了学生运动,组织了工农群众斗争,打击了丰县国民党顽固势力和学校当局,点燃了反对内战要求抗日的火焰,这些光辉事迹,将永载丰县史册。

(三)丰师的学生运动

自从丰师建立党组织以后,丰师的进步师生和广大爱国青年学生,声势浩大、波浪起伏地掀起了学生爱国运动。罢课、游行、捐献、慰劳、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召集群众会议,宣传我党的抗日政策,反对国民党的卖国投降,以至发展到殴打坏的校长、教师。迫使国民党丰县当局撤掉作恶多端、民愤极大的县保安大队长朱敦典。学生运动如火如荼,成绩显著,影响很大。

(四)李贞乾、孙叔平来丰中工作

一九三五年夏,丰县师范改校名为“丰县县立初级中学”,李贞乾来丰中任校长(李来丰中前任国民党丰县县党部常务委员)。同时带孙叔平来校任国文、外文教师。从此,丰中进步师生从孙叔平身上看到了光明,受到了教育,增添了力量。学生爱国运动更加活跃起来。孙叔平高尚的品质,孜孜不倦的好学精神,性情直爽、谦虚谨慎的风格,受到广大学生的爱戴,也受到校长李贞乾的爱慕。孙来丰中后,教国文、外文课,他渊博的知识,能讲善辩的才华,关心学生的热情,在很短的时间内赢得了广大学生的欢迎,许多人都喜欢亲近他,听他讲话。他平时除上课外,总是刻苦攻读外文书籍,接近学生,引导他们进步。他向学生介绍进步书刊,如鲁迅先生的文章,薛暮桥著《中国农村》,艾思奇著《大众哲学》《斯大林传略》,恩格斯的《家族、私有财产和国家的起源》等等。还帮助学生建立了进步的“读书会”组织,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经过一段时间,李贞乾把孙叔平视为挚友,过从甚密。据当时的教师和学生回忆,常见李、孙二人晨夕一块到校外散步谈心。他不仅常接近李,而且还接近进步的教师,如陈雪楼等,终于教育争取了李、陈等人,转变立场,走上革命道路,成为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常利用课堂和集会的机会,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讲述工农和青年学生爱国救亡的故事,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种种罪恶。指引大家走向团结战斗的光明道路。这些情景至今仍深深地留在一些人的记忆中。一九三六年,他担任中三班主任,在这个班级里,他更具体地教育学生,指引学生走革命道路,在他的直接教育指引下,这个班以及其他班一部分学生在一九三七年冬奔赴延安,因敌人封锁,到了山西临汾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队伍。如孙兆立、王效斌、梁步庭、王绍渊、刘学新、穆兆源、孙纪刚、路光源、刘德煜、孔凡真、刘亚东、王汝俊、孙式性等。还有大部分学生虽未奔赴延安,也都在地方参加了我党领导的抗日救亡队伍。

总之,孙叔平在丰中二年多的时间内,争取了李贞乾、陈雪楼等人走上革命的道路,为党教育、培养了大批人才。他像一把光焰四射的火炬,引导丰中广大爱国师生走向了光明。因此,孙叔平在丰中为党所作的贡献是巨大的,他的业绩将永留丰中校史。

第二个时期,抗日战争时期

(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五年)

一九三八年五月,日寇侵占了丰城,地方沦陷,以李贞乾为首的人民抗日义勇队建立。与日伪展开了英勇卓绝的斗争。以董玉珏、黄体润为首的国民党地方势力也纷纷开展组建活动。此时,王文彬受上级党的派遣,来丰领导抗日救亡运动。丰县党组织在此期间亦相继恢复建立。此后数年,丰县出现了我、敌、顽错综复杂的斗争局面。

丰县沦陷后,全县学校曾一度停顿,到一九三九年、一九四〇年,乡下又相继建立了多处小学,其中有私塾,有学校,随着地区和环境的不同,有我党建立的,有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也有日伪建立的。一九四一年夏,丰县国民党政府开始办起了中学补习班两处,每处一个班。一九四二年,又办起了三处每处一个班。一九四三年夏,将城西、城北、城南各处补习班统一组建为丰县中学,仍在城西、城北、城南设立分校。一九四四年夏,我军东进,敌顽反动势力被摧垮,形势急剧变化,学校宣告解散。

第三个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一九四五年秋至一九四八年初冬)

一九四八年秋,我军逼近丰城,国民党反动政权摇摇欲坠,敌伪人员预感末日来临,纷纷逃窜。是年初冬,朱本洛等人已感到在丰城混不下去了,就分散师生,玩弄权术,将四个师范班迁到城东北丁兰集,将六个中学班迁到城东南戴套楼。搬迁后,在他们心神未稳时,我解放大军威逼徐州,丰城二次解放,学校宣告结束。

在此期间,丰县敌顽势力对丰县人民进行了残酷镇压与迫害,犯下了滔天罪行,他们通过朱本洛及其党团爪牙,对师生进行欺骗宣传,监视广大师生,任意逮捕师生,对进步师生进行训话、审讯、开除、枪杀。整个学校充满白色恐怖。但爱国师生还是在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运动的鼓舞下进行着斗争,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总之,丰县中学从一九二三年建校到一九四八年丰县解放,走过了二十五年的历程,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丰县最高学府。在抗日战争前共毕业师范、中学十八个班,培养了七百余青年学生;抗日战争期间毕业六个班,培养了三百余名青年学生;在解放战争期间共毕业十四个班,培养了七百余青年学生。三个时期共培养一千八百余名青年学生。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