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观台 >> 生态画廊 >> 正文
生态画廊

江苏省丰县中学“十四五”发展规划

2021年01月08日 09:52  点击:[]

江苏省丰县中学“十四五”发展规划

2021-2025)

十四五期间,学校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十九大关于教育事业的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推进学校发展,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依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江苏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和《丰县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有关精神,学校总结“十三五”发展规划落实情况,根据市教育局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遵循教育规律,结合学校发展实际状况和优势,研究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  发展背景

一、学校概况

江苏省丰县中学始建于1923年,位于苏鲁豫皖交界处,1958年3月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属重点中学,1978年3月,被省政府确定为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1992年4月被省教育学会确认为第二批合格的重点高中,2000年4月通过国家级示范性高中验收,2004年3月转评为省四星级高中,系省首批四星级高中之一,2010年2月2016年10月两次通过省四星级高中复审。

学校占地面积251.24亩,现有48个教学班,专任教师219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中小学正高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82人,中小学一级教师102人,市级以上称号39人,县级称号41人219位专任教师全部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学历达标率100%

学校将建筑设计与生态环境育人功能完美融合,将自然科学文化的底蕴融入到生态环境教育中,借助飞龙湖生态公园这一优越条件,重点打造校园文化景观,整个校园形成了浓郁的生态环境教育氛围,发挥着“生态即教育,环境亦育人”的强大育人功能,形成了学校生态环境教育的传统优势和办学特色。

学校拥有现代化教室、办公楼、实验楼、教学楼、学生食堂、宿舍、图书馆、体育馆、运动场地。近百年的风雨沧桑,数代丰中人励精图治,辛勤耕耘,秉承“存诚求真”的校训,形成了“团结 勤奋 求实 向上”的校风,“严谨 扎实 求精 创新”的教风和“刻苦 有恒 多思 求新”的学风。

近年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学校各项工作已步入了快车道,各项管理更加规范,办学绩效日渐显著,先后获得了“江苏省文明单位” “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江苏省模范职工之家” “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 “江苏省绿色学校”“徐州市先进集体”“徐州市高中教学质量进步奖”等省市级荣誉称号。经过全校教职员工共同努力,学校在教学质量、办学特色、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改革、教科研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圆满完成了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发展优势

1.内外环境愈发优化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县委、县政府树立教育是第一民生的理念,围绕教育振兴的主题,突出问题导向,创新管理机制,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快解决经费保障、资源布局、教师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改革等问题,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人财物保障。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理念先进,办学特色鲜明,文化底蕴丰厚,教师团队和谐优良,教育教学成绩斐然,享誉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历史辉煌,底蕴厚实,一代代丰中人既团结、勤奋、求实、向上,又严谨、扎实、求精、创新,形成了治学严谨的传统和强大的发展合力,使学校在各个方面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总之,日益优化的内、外部环境使学校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2.硬件建设不断升级

学校目前共有60个标准教室,3栋实验楼,20个实验室,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普通类)分别按6、6、5设置,另配备物理、化学、生物创新探究实验室各1个,通用技术实践室5个;有3个音乐专用教室、2个舞蹈教室、3个美术专用教室;运动区建有1个8跑道400米标准运动场和1个6跑道400米运动场、16片篮球场、8片羽毛球场、10片排球场、2片足球场,体育馆建筑面积4825平方米,场馆室内活动面积4160平方米;生活区4栋宿舍楼,建筑面积16050.47平方米;功能区图书馆建筑面积为9943平方米,内有学生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电子图书室;图书馆、功能室等公共服务区域配备为师生提供信息化服务的公用计算机、各类管理专用电脑,建有校园智能卡系统,为学生提供门禁、图书借阅、售饭、生活热水供应等提供服务;校园网居本地区领先水平,已实现校内信息共享、电子阅览、电子备课以及办公管理一体化,网络信号进入每个教室,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校园文化环境,有效推进智慧校园的规划建设。

3.德育模式持续创新

学校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学德育大纲》《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文件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热爱祖国 务实求真 视野开阔 身心健康 立志高远 脚踏实地的中学生”为德育目标,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结合实际制定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把德育工作与各项工作有机融合,进一步研究诚真1+N”德育管理模式,丰富德育内涵,探索德育途径,着力构建体系完备、有机融合、团群并育、载体多元、常态呈现的德育工作体系,积极实施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和协同育人,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局面,德育工作成效显著。

4.教学改革步深化

面对新课程改革,学校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点,结合高考评价体系中“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要求,在“三段六环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与徐州市教育局《“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行动计划》深度融合,推进学校的教学改革,构建了具有学校特色、以学生为本的“136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优秀的教学改革成果。“136生本课堂”教学模式:“1”是一个载体,导学单;“3”是三个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情为主导、以知识为主线”;“6”是六个教学环节,“导、思、议、展、评、检”。这一教学模式契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践行新课标“做中学”“情景任务提素养”的教育理念

5.环境育人功能升级

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学校将建筑设计与生态环境育人功能完美融合,将自然科学文化的精神融入到生态环境教育的主题中,重点打造校园文化景观,让环境浸润文化情韵,充分发挥校园环境育人功能,充分展示出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根本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 以质量特色为生命”的办学理念和生态环境教育的办学特色,整个校园形成了浓郁的生态环境教育氛围,实现“生态即教育,环境亦育人”。

6.生态育人特色鲜明

学校遵循“深挖内涵 凸显特色 科学发展 提高素质”的工作要求,确立了学校的办学目标: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理念先进、管理科学、特色鲜明、质量一流、师资优良、学生自信的品牌高中。学校成立了“黄河故道”生态研究社团“清流环保”社团等有关生态环境教育的学生社团,建立了校内外教育基地,开发了生态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积极进行生态环境教育课堂渗透。依托学校生态环境教育资源,融合学科教学与生态环境教育,注重课程品位提升,以师生拓展和探究型课题推进为重点,逐步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生态环境教育特色校本课程。如黄河故道在丰县”“农产品安全与成分检测”“大沙河的变迁”“印象大沙河等。

7.智慧校园建设初显成效

近年来,学校以四星级复审为契机,积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校园有线网络已实现千兆入校,无线网络全覆盖;组织管理应用了“钉钉”管理系统,教室均安装了触控交互一体机,办公配备了云桌面,运用了极课大数据和智学网,安放了交互式阅读学习终端,有统一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有支持学校及师生个性化、多样化和优质化发展的数字资源。智慧校园系统实现了德育管理、教务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后勤服务、资源共享、信息发布、平安校园、家校互通、个人评价等多种功能,实现了公文流转的数字化、网络化、规范化,实现了网上办公和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实现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对集体备课、个性化课堂、学情分析、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有力支撑,方便了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智慧教育在教师教学、学生管理、校园安保、资源共享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特别是在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时,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三、面临的挑战

九十七年的汗水和智慧凝结成了累累硕果,面对社会各界的要求和期待,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遗憾和不足。同时,学校在今后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又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破解,更需要我们不懈拼搏与奋斗。

1.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学校办学条件需要不断完善,办学水平需要不断提升。学校要抓住现有的有利条件,争取更多的政府资金投入,及时完善学校设施、设备,加快提升硬件建设水平。

2.受县高中招生政策和全县初中生源渐增的影响,学生学业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心理健康等与以往学生相比有所下降,给教学管理、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带来较多困难,学校需要探索适合目前学情的新的发展之路。

3.新课标、新教材和新高考深入推进,为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学校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水平、科研水平和师德修养,需要加大培养名优教师力度,扩大名优教师群体,进一步壮大学校优质教师队伍,并以点带面,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

4.近年来学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成绩,但课程种类还不够丰富,“生态环境教育”课程开发仍需进一步深入,校本课程的开发还不能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课程实施还需要进一步细化。

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坚持依法治校、从严治校,不断提升办学水平。秉承“存诚求真”的校训,积极践行“以学生发展为根本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 以质量特色为生命”的办学理念,立足学校发展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不断探索、积极开拓,走出一条发展多元化、教学优质化、办学特色化、校园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二、总体目标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继续创新管理模式、构建学校文化体系、丰富德育实践形式、深化课程和课堂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凸显生态环境教育特色建设。“十四五”期间,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以深化素质教育为抓手,以推进改革为动力,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理念先进、管理科学、特色鲜明、质量一流、师资优良、学生自信的品牌高中。

三、具体目标

围绕学校总体发展目标,确立党的建设、校园建设、管理创新、队伍提升、德育创新、教学质量、教育科研、课程建设、特色建设和评价改革等规划建设内容。

1.党的建设

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选优配强学校党组织班子,加强理论学习,贯彻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深入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及时掌握党员及群众的思想动态,不断纠正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占领舆论高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争创省市级优秀党组织。

2.校园建设

逐步推进校园建设,实施校园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教化工程,彰显学校文化特色,强化校园环境和文化的育人功能;不断更新办学理念,依据学校办学传统、文化积淀和发展定位,注重校园环境、文化、设施设备的整体设计,形成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教育文化氛围,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引领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进一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让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再上新台阶,加强智慧教育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让智慧教育发挥出更好更大的作用。

3.管理创新

全面落实目标管理,包括以各项规章制度为中心的行政管理、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管理、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中心的教师管理、以素养教育为中心的学生管理和以服务为中心的后勤管理,形成基于人文关怀的管理机制,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集体归属感和职业成就感。

4.队伍提升

健全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师德建设,使广大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发展水平都有较大提高,努力建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师队伍。到2025年,在学校“十三五”规划的基础上,培养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再增40人,培养徐州市学科带头人和徐州市骨干教师再增15人;培养正高级教师再增2人,特级教师再增1人,具有硕士研究生数和在读研究生数再增20人,100%以上的教师都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同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务实创新、高效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5.德育创新

学校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热爱祖国 务实求真 视野开阔 身心健康 立志高远 脚踏实地的中学生”为德育目标,围绕生态环境教育的德育特色,构建内容完善、载体丰富的德育工作体系;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把德育工作与各项工作有机融合,创新诚真1+N”德育管理模式,探索德育途径,加强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重视并突出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实施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和管理育人,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局面,以“生态环境教育”研究为基础,真正打造鲜明的学校特色。

6.教学质量

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科上线率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并逐年提升。进一步扩大素质教育的成果,在保持“生态环境教育”的基础上,鼓励更多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力争获奖率和获奖档次均有提高,进一步提升学校在苏鲁豫皖接壤地区的影响力。

7.教育科研

建立和完善教科研过程考核、绩效考核、成果考核等跟踪评价体系,积极引领全体教师参与教科研,鼓励更多教师积极申报市级及以上课题。“十四五”期间,学校计划立项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规划课题3-8项、市级规划课题15-25项、县级规划课题50-80项,争取人人有课题,个个有论文。加强对教师教研能力的培养,力争每位教师每年至少有1篇论文发表或获奖。

8.课程建设

在新一轮课程开发过程中,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根本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 以质量特色为生命”的办学理念,紧扣时代发展和民族特性,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审美情趣 理性思维 批判质疑 勇于探究 乐学善学”六大核心素养,转变教育教学理念,落实“五育并举”,深入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劳动等课程,有效使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提升学生品德修养,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关键能力。

9.特色建设

提高认识,进一步彰显生态环境教育特色,力求办学特色打造的新突破。生态环境教育要进一步深化研究,作为课程的生态环境教育,要在课程的计划、场地、师资团队上下功夫;进一步营造生态环境教育的氛围,创新生态环境教育的新途径,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教育的实践活动体系;加强生态环境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研究,把生态环境教育价值体系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并开展生态环境教育学科渗透的评价形式研究;进一步开发生态环境教育的基础性课程、发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并完善相关的校本教材体系;进一步探索、完善生态环境教育模式,提高参与的广泛度和作用的迁移度;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利用高校丰富的教育资源,提升生态环境教育的水平;进一步开展生态环境教育课题研究,并注重成果转化,扩大生态环境教育成果的区域影响力,提高社会美誉度。

10.评价改革

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作用,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学校教育正确的发展方向。学校应积极探索和参与教育评价改革,坚持把落实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主要评价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培养情况,突出、规范招生办学行为、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开展学生生涯规划指导、有序推进选课走班等内容。全体教师用专业的态度认真研究《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形成扎实的学科考试评价能力。

第三部分 重点项目与具体措施

经反复研究,围绕学校总体发展目标,确定党的建设、德育建设、课程建设、智慧校园建设、办学特色建设为重点项目建设,并采取具体措施,以确保学校改革发展目标的实现。

一、党的建设

1.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遵循“坚持党建引领,促进学校发展”的主线,学校党委围绕教学工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落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监督、保障作用和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以更高的标准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稳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具体措施

1)政治建设。校党委要加强对全体党员及其他教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全体教职员工要提高政治站位,明确政治方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地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使学校始终沿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2)思想建设。学校定期组织党员和教职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领会其内涵,武装自己的头脑,积极投身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事业中。学校定期开展“四有”好教师评选活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3)制度建设。健全制度体系,抓好落实。完善制度,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实制度、考核制度以及选拔用人制度;坚持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廉政谈话、诫勉谈话、八小时外提醒谈话等制度,强化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与监督;坚持领导干部签订责任状,践行承诺,接受监督,强化对党员干部的工作管理。

4)作风建设。学校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走群众路线,落实为民办实事,坚持做“最实党建”,不搞“一言堂”,要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时时处处带好头带好队。

5)廉政建设。建立廉政制度,认真落实健全党风廉政责任制,狠抓廉洁自律,强化责任意识,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加强对党员、党员干部和其他教职工的廉政教育,使全体教职工廉洁从教,绝不以教谋私,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果。

二、德育建设

1.发展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热爱祖国 务实求真 视野开阔、身心健康 立志高远 脚踏实地的中学生”为德育目标,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把德育工作与各项工作有机融合,创新诚真1+N”德育管理模式,丰富德育内容,探索德育途径,着力构建内容完善、载体丰富的德育工作体系,积极实施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和管理育人,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局面,以“生态环境教育”研究为基础,真正打造鲜明的学校特色。

2.具体措施

1)变革课程管理,持续推进“五育并举”。以育人方式变革为契机,加强五育并举,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通过创新德育模式,育人育心,提高学生素养;通过课程改革,变革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智力;通过社团、实践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建立劳动课程体系,开设劳动课程,更新劳动观念,提高劳动能力;开足开齐体育课程、艺术课程等,培养学生健康锻炼理念和审美情趣。

2)完善班主任激励机制,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建立班主任上岗培训、在岗培训和骨干培训三个层次有机衔接的培训体系,开展多层次班主任工作协作交流活动,定期举办班主任论坛,切实提高德育工作者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艺术。每学期评选优秀班主任,举行班会课设计评比、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等,以评促提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

3)开展德育课程体系研究,加强德育课程建设。根据不同年级段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活动,高一重习惯和礼仪,高二重理想和责任,高三重心态和价值。德育活动系列化,将法制、安全、传统、礼仪、励志等相关活动以主题或主线串联,形成“基本稳定,相对灵活”的课程形式。将主题班会课程纳入到学校德育校本课程,开设心理教育校本课程。

4)开辟德育基地,加强德育阵地建设。进一步充分发掘利用学校校史陈列室、人防馆、华山大沙河风景区、康达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填埋场、敬老院、生态肥料厂、县公共数据中心、烈士陵园、丰县汉皇祖陵、丰县瑶盛文化园等德育资源,完善学校学生素质教育特色基地体系,广泛开展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社会调查、主题教育等素质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各类公共资源与学校教育的有机衔接,开辟德育“第二课堂”。

5)提升文化品质,加强德育特色建设。倡导“绿色 生态 环保 节能”,促进学校办学特色更加全面发展,生态环境教育氛围更加浓郁,生态环境教育内涵建设得到进一步深化,文化品质得到提升。

6)密切家校联系,促进提升家校合作水平。创设多种形式的家校合作模式,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与家长建立联系,完善家校育人机制,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积极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开办“家庭教育大讲堂”,加强家庭教育校本研究,收集、整理现代家庭教育成功案例,编订优秀校本课程。

、课程建设

1.发展目标

践行新课程理念,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为旨要,逐步完善课程发展规划,建立健全课程开发、开设和更新制度与机制,逐步完善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提升教师实施课程水平,发展学生能力,以学校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为抓手,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2.具体措施

1)丰富课程资源。加强课程建设,开发多元的课程资源。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利用实验室、功能教室、图书馆和学校周边社会公共资源,开展走班教学。扩大校外课程实践基地范围,是加强与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与江苏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共同开发校本课程,依托高校优越的教学资源和人才资源,拓宽课程平台,实现空间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抓实课堂改革。优化教学模式,扎实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积极推进导学单引领下的课堂改革,进一步完善“136生本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积极主动地适应新课程、新高考,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3)完善实施课程方案。进一步完善《丰县中学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丰县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丰县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从课程组织、课程设置、课程资源、课程开发及环境建设、教学方式改革、课程评价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实施和管理。实验室、图书馆、电教中心更加主动地为学生创造条件,开放图书馆、实验室、网络教室,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帮助。

4)提高课程实施能力。利用各种渠道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转变教师思想,提升教师能力,促进课程有效实施;依托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以老带新,整体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水平;突出校本教研,创新教研方式,强化集体备课作用,促进教师与课程的共同发展。

5)依托课程基地创建,促进内涵发展。完善“黄河故道生态文化”省级课程基地设施,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促进生态环境教育向纵深发展;筹划申报“高中化学循证教学”省级课程基地,在基地辐射引领下,唤醒师生成长的内生动力,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

6)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十四五”期间,学校要初步明确有学校特色的学术性高中内涵和建设途径,并取得初步成果,重点在两个条块实现突破:一是创新培养课程,突出课程为创新人才培养服务,突出创新教育成果呈现;二是“走班制”分层教学下的选修课程设置,使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切的教育,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学习内容。

7)加强学科组、备课组建设。鼓励和支持学科主任、备课组长参加高层次学术研讨活动和学科活动,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各学科组与省内外著名重点中学、教育专家学者联系,交流信息,紧跟当前新课程改革和高考考试改革步伐。各学科组以高度的荣誉感、责任感抓好特长学生、名优学生的培养。五年内,力争学校竞赛成绩再上新台阶。

、智慧校园建设

1.发展目标

升级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档次,创建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引领教师发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素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升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

2.具体措施

学校根据《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试行)》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智慧校园建设发展规划,立足学校信息化工作实际,通过五年的建设与发展,不断改善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营造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可持续发展的智慧校园,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水平,最终建成优质、安全、绿色、人本的信息化智慧校园,争创省级示范智慧校园。

1)制定智慧校园建设实施方案。为有效推进智慧校园的规划建设,学校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徐州市智慧校园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为指引,进一步完善《江苏省丰县中学智慧校园实施方案》,成立智慧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教学管理组、德育管理组、后勤管理组、技术维护工作组,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进程。

2)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素养。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坚持“先培训,后实施”的原则,通过智慧校园建设理念、建设思路、建设模式、应用模式等内容的专题培训,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学习能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素养。

3)整合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完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建成高水平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公共平台,构建共享交互的资源管理平台。全面使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通过多种方式将各类优质教学资源推送到班,建成具有区域特色、校本特色的系列优质教育资源。

4)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深度融合。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学校管理模式、管理策略的研究,探索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最佳途径,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从局部信息化向整体信息化转变,实现整体规划、科学管理与科学决策,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和实效。

5)完善探索、创新、数字实验室,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加大投入,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经费保障,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维护资金及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经费列入预算。建立教育信息化建设、运营和管理制度,建立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融合创新的激励制度,树立项目意识和经营意识,拓宽经费渠道,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建成江苏省智慧校园。

办学特色建设

1.发展目标

坚持生态环境教育办学特色,引导全体学生深刻认识生态环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和环境价值观,建设一支生态环境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形成学校浓厚的生态环境教育文化氛围,将学校建设成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品质高中。

2.具体措施

1)提供多方保障,完善设施设备。逐步完善《江苏省丰县中学生态环境教育实施规划》,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生态环境教育”课程开发进一步深入,课程实施进一步细化,课程的开发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加大生态环境教育的经费投入,确保生态环境教育的顺利开展;在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生态环境教育,充分发挥黄河故道生态文化课程基地的育人功能。筹备建设生态环境教育馆,拓展生态实践基地,增添物化支撑点,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促进生态环境教育向纵深发展。

2)强化师资队伍,提升专业素养。搭建理论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生态环境教育纵向深入。开设生态环境教育讲座,通过完善网络学习平台、学科校本课程培训、校际交流、教育基地实践等多种方式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打造一支热心教育、信息素养高、责任心强的生态环境教育教师队伍。

3)优化校园生态环境,深化生态环境育人。努力营造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协调、和谐向上的生态环境教育育人环境,进一步充分挖掘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夯实自然科学之基,重点打造人工湖、植物园、建校纪念碑、假山池沼、孔子像、文化墙等文化景观,使校园成为推行科学教育和生态环境教育、传承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场所。

4)开发校本课程,推进生态课程育人。学校依托传统生态环境教育资源,融合学科教学与生态环境教育,注重课程品位提升,逐步开发生态环境教育特色校本课程,扎实推进生态课程育人,以各类社团为抓手,促使师生共同开展精彩多样的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学生展示情怀的舞台,提升学校特色办学品位。

5)构建学校生态文化,提升育人功能。以“生态文化”立校,通过推进生态课堂、开展生态德育、加强生态科研来打造学校生态环境教育特色,切实提升学校育人功能,让全体师生融入生态,促进全体师生和谐发展。

6)搭建展示平台,激励学生成长。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组建学生社团,逐步搭建学生展示平台,开展生态环境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展示个人和集体特色成果,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评选生态环境教育先进个人和集体,激励学生成长,促进生态素养的形成。

第四部分 保障机制和实施步骤

一、保障机制

1.思想保障

学校利用各种机会、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研读规划,让全体教职工了解规划、熟悉规划、支持规划,提高全体教职工的思想认识,增强全体教职工对规划的认可度,提高其主动参与规划实施的积极性,并大力向学生宣传规划,增强学生对学校发展和自我发展的自信,积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在全校形成认识一致、目标明确、行动自觉的良好局面,为规划的很好实施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组织保障

1)学校成立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结合“十四五”规划内容,精心部署,分解工作,稳步推进。

: 韩运鹏

副组长: 刘素芹  刘  飞  马  辉

: 邢长印 吕业平 李刚果

2)为确保规划目标得到有效落实,学校成立了由党委、工会、教师代表、家长委员会、学生代表等组成的规划实施监控小组,监控小组细化分工、明确责任,建立规划实施常态监督评价机制,对学校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实时监督、给出评价结论,并及时将结果反馈给学校规划实施领导小组,为规划实施领导小组下一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制度保障

1)加大探索办学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结合政府主管部门相关政策,为学校“十四五”规划发展创造政策空间。

2)完善各级岗位责任、绩效工资、教科研成果奖励和校本研修制度,提高全体教职员工全身心投入“十四五”规划发展的各项工作。

4.后勤保障

1)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加强与各级领导和政府各部门的交流与沟通,争取政策和资金上的最大支持,为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必要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并做好各项后勤保障工作,特别是如遇疫情或其他重大事件,应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做好疫情防控,应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及时调整规划,力争规划的实施。

2)加大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每年划拨专项经费用于优秀教师和个性化人才的培养工作,设置专门奖学金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比赛,设置专项经费支持教师、学生外出交流学习。

5.资源保障

1)与融媒体合作,争取舆论支持。加强学校与媒体的联系,提高学校在省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媒体舆论引导,为学校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十四五”规划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2)加强教育交流与合作,坚持开放办学。借鉴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借助外部专家资源,使学校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和更高平台上谋发展促提升,为“十四五”规划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20年12—2021年1

规划制定和审核阶段。本规划经学校教代会审议通过,经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市教育局、丰县规划局、丰县教育局、丰县国土资源局等专家论证后执行,学校各部门制定部门规划,分解具体工作目标,报学校规划领导小组审核批准。

第二阶段:2021年2—2021年12月

规划实施初期阶段。根据规划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措施,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把任务和职责分解落实到位,同时组织全校教职工学习研读方案,领会其内涵,并在工作中开始行动。

第三阶段:2022年1月—2023年12月

规划实施中期阶段。分步实施规划,进行中期目标达成检查、评估。针对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总结、认真研究分析,制定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措施,报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审议、评估。

第四阶段:2024年1月—2025年12月

规划实施后期阶段。规划领导小组及有关专家就规划实施达成情况进行终期绩效评价,并对规划达成情况进行全面总结、评估。

本规划经教代会通过后实施。

江苏省丰县中学

2020年12





《江苏省丰县中学“十四五”发展规划》专家论证报告

论证时间:20211月5日

论证地点:江苏省丰县中学会议室

一、专家意见

《江苏省丰县中学“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在对学校发展的成就、经验和问题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徐州市、丰县教育发展规划和人民对高中阶段发展的要求,审时度势,集思广益,提出了2021-2025年学校发展规划,对学校今后五年的发展进行了科学、合理、具体的阐述。规划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发展性、前瞻性,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理念,符合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潮流。

该规划明确了办学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先进的办学理念,并确定了党的建设、校园建设、管理创新、队伍提升、德育创新、教学质量、教育科研、课程建设、特色建设和评价改革等规划建设内容。明确了学校发展的重点,确立了学校今后五年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符合学校实际,深入挖掘校本资源,富有特色。

该规划实施思路清晰,措施缜密到位。规划重视德育建设、管理文化、校园文化、课程建设、队伍建设、教育科研、智慧校园建设,充分挖掘学校97年来成功的办学经验,并将经验有机地融合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中去,关注教师发展成长,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与终身发展,让学生和教师在学校健康成长,体验幸福。同时引入多元发展,打造学校特色品牌,有力支撑学校的办学理念。

我们希望,学校建立规划实施的监督、保障、激励机制,积极落实有效措施,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以规划为五年发展的总纲,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并结合教育形式发展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规划实施。全面提高学校综合竞争能力,使丰县中学四星级复审成功。

二、论证专家名单

胡仁东   江苏师范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

李进强   徐州市教育局基教处处长

仇方道   江苏师范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处长

王仁群   丰县教育局局长

马树记   丰县财政局局长

刘洪涛   丰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李宏涛   丰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卜令奎   丰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丁运超   丰县教育局副局长

张宗方   丰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


20211月5日




下一条:生态画廊